首页 > k8新闻中心 > 行业动态

k8发赢家一触即发|高居翰的诚意

发布时间:2025-10-15 17:59:20    次浏览

书边杂识潘宁我们推荐高居翰的这部作品,基于它带着足够的诚意。这是一位美国学者写的中国绘画史,首次出版的时间是在半个世纪以前。作者高居翰是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艺术史和研究生院教授,1997年获该校终身成就奖,并长期担任华盛顿弗瑞尔美术馆中国书画部顾问。半个世纪过去了,《图说中国绘画史》的学术性已经毋庸置疑,我们要来谈谈这个美国人在这部作品里呈现出的诚意。诚意来自于他的叙述方式。我们中的绝大部分人几乎都被一些美术评论家遗弃过——相对于主体而言,评论的职责应该是像船夫,像樵夫,引领我们走入主体深处,引领我们走入那些崇山峻岭,引领我们拨云见日,披荆斩棘。然而,很多时候这只是我们作为读者和旁观者的奢望而已,评论家们往往意气风发,却丢掉初心,看上去,他们似乎更愿意另立山头。作为读者和观众,我们被遗弃的另一种状况是这样的——举个简单的例子,如果我们足够留意过美术馆、博物馆那些展览的前言,会发现有一套术语在那些前言后记里面树立了无上的权威,“气韵生动”,“意境高妙”,“笔墨隽永”等四字成语,“已经变成品评包括当代在内的各种画家的不可缺少的词句,很多文字看起来是一样的,不一样的只是画家的姓名而已”。高居翰来了。我们并没有因为他的老外身份而觉得一切都分外新鲜。从研究中国绘画史的角度来讲,高居翰的见识、学养乃至成就,他更像一个中国人。他对我们这1400年下来的绘画史是带有真切情感的。在人神共处,山灵并行,绘画初发的古代,那些为我们今天所熟稔的美术词汇,在当时,是一种前卫。1400年下来,如果只是重复一样的话语词句,只需要掌握20来个成语就能走遍天下,“使人愈发清楚的,只有中国学者的缺乏敏感和惰性”。而高居翰带来了感性以及充满诗意的阐述。美术——换句话说,不就是看一张两张三张画嘛,美术的终极意义就是投影在我们的瞳仁之上,视觉是美术的归宿,而高居翰带给我们的,就是让我们这些最普通的人,怎样去欣赏一幅画。他这样做,并不是没有压力的。半个世纪前这部《图说中国绘画史》刚一问世,在西方,就有人嘲笑高居翰,“书读起来好像读小说一样”,东西方有时候在某种趣味上竟然有一种打破时空的相似,那些觉得高居翰不够好的批判者,似乎也有一种不愿意好好说话的癖好。而高居翰坚持下来了,他于去年离世,在这之前,他都始终坚持这样一个观点,《图说中国绘画史》的写法,依然是能让读者觉得轻松而愉快的。